自從熊小小被C先生指出有"高傲"傾向後
已經很少對實驗室實習的台灣小朋友有評論
日前P媽咪提出來的論點 又提起熊小小的一點想想
幫實習生上英文課的P媽咪在課堂上和實習生討論起 "美國文化衝擊"
其中一個台灣學生說 她覺得最大的差別是
在台灣 大學畢業生很難找到工作
但是在美國畢業的大學生都可以有一般薪資 甚至更好薪資的工作
下課後 P媽咪回來跟熊小小討論起來 說是台灣的工作這麼難找嗎
另外 P媽咪也指出另一件她自己覺得"衝擊"的地方
P媽咪高中同學 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進了大學
反倒是台灣實習生的每個同學都進了大學
不虧是要快要拿到MS的P媽咪 思路最近清晰了起來耶
觀察實情不週全 得到的結論是台灣大學生比美國大學生難找工作
稍微自省一下就能發現 上面的結論是不平等的基論點
高等教育/進階教育 不是規格化的工廠
把什麼人往裡塞 都能製造出質量均一的就業人才
看著別人都往下一個學位邁進 自己可以大步跟進 或是想想自己是不是適合
熊小小上次回去看C老師時 老師一直說要再念一個PhD 回台灣才好找工作
幸運的熊小小剛好有認識認真向學的高中同學 跟實驗室中渴望學識的認真學姊
因為她們 熊小小很明確的知道
這個時刻 不夠醉心研究的熊小小 就算勉力得到了學位
也不一定是一個夠水準的畢業生 (或是學校會是排名不好的也是可能)
另一個不全的觀察也是實習生提供的
他說是一個每年都有的國際競賽 台灣的比賽隊伍中 他們學校的成績比台清交還好
最近練習"話不出口"的熊小小當然是沒有評論
不同學校的人放的重心不同 如果他校的課餘時間都去補托福 做專題
怎麼會有多的心力準備競賽
這當然不是重點在學校間學生素質的差異
單純的是個人的重心
就像說年年數學奧林匹克比賽 都有台灣的國高中生達到不錯的成績
在以前 (離開久了 現在的狀況不知道了) 這就是重點訓練下的成果
但難道世界上頂尖的數學家或是現在名校數學系學生都是這個比賽中的得獎者嗎
不是的 得獎者不一定會在以後成了數學家 數學家也不一定能在這個競賽中拔尖
因為每個人願意為每件事花的心力是不同的
觀察別人 自省自己
如果自己的條件真的沒有別人好
誠實的面對不足 評估自身能力 做功課補足弱點
或許是在狀況不佳的大環境中 我們還可以做的一點"保值"
留言列表